發(fā)布時間:2023-05-12 閱讀次數(shù):5058次
今天5月12日
是我國第十五個防災減災日
主題為
“防范災害風險,護航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”
地震、火災、洪水……
當我們遇到這些自然災害時
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?
學習了解防災減災科普常識
了解防災知識和避災技能
在緊急情況發(fā)生時能夠有效防范與應對
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防災減災的知識吧!
全國防災減災日是經(jīng)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而設立,自2009年起,每年5月12日為“全國防災減災日”。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,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、后事之師,更加重視防災減災,努力減少災害損失。
圖標以彩虹、傘、人為基本元素,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著美好、未來和希望,傘的弧形形象代表著保護、呵護之意,兩個人代表著一男一女、一老一少,兩人相握之手與下面的兩個人的腿共同構成一個“眾”字,寓意大家攜手,眾志成城,共同防災減災。整個標識體現(xiàn)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之意。
自然災害是指給人類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(huán)境的自然現(xiàn)象,包括干旱、高溫、低溫、寒潮、洪澇、山洪、臺風、龍卷風、冰雹、風雹、霜凍、暴雨、暴雪、凍雨、大霧、大風、結冰、霾、霧霾、地震、海嘯、泥石流、浮塵、揚沙、沙塵暴、雷電、球狀閃電、火山噴發(fā)等。
自然災害發(fā)生時
及時有效的自救互救
才更有生存希望!